山东高速集团接手山东男篮后,这支曾经精打细算的球队摇身一变,成为CBA最舍得花钱的俱乐部之一。虽然近年来球队阵容实力平平,既没有重量级引援,外援选择也难言成功,但翻开薪资账单却令人咋舌——全联盟仅有的23个顶薪名额中,山东队就独占两席,连国手赵睿都未能享受的待遇,高诗岩和陶汉林却轻松收入囊中。要知道这还是送走了贾诚后的情况,否则三份顶薪合同叠加的性价比会更令人质疑。
首先来看高诗岩的顶薪合约。客观来说,以他目前的技术水平确实稍显溢价,但考虑到球队现状,这份合同又情有可原。作为队内唯一的控场核心,整个战术体系都围绕他展开。场下他更是教练组的得力助手,从日常训练到更衣室氛围都离不开他的协调。虽然放在其他球队,这位攻防不够均衡的后卫可能只值C类合同,但山东队选择用顶薪将他扶正。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,期待高诗岩能用成长回报球队的信任。
陶汉林的顶薪则更多体现人文关怀。这位老将用十余年坚守赢得小鲨鱼的美誉,成为连接几代球迷的情感纽带。尽管续约后状态明显下滑,移动速度和内线统治力大不如前,但俱乐部还是用顶薪致敬他的忠诚。不过这份情怀也该适可而止,待合同到期后,改签老将合约或许更为合理,既保留精神传承,又不影响球队薪资健康。
展开剩余45%更值得玩味的是球队独特的薪资结构。一方面慷慨给出多份高额合约:除两个顶薪外,连陈志坚等角色球员都手握C类合同;另一方面却又囤积大量新秀合约,24岁的谢智杰等球员仍在拿着与贡献不匹配的底薪。这种两头冒尖的分配方式,导致整体薪资效率偏低。
综合来看,山东队的薪资管理确实存在优化空间。在没有超级球星的情况下,顶薪分配略显随意,C类合同发放过于宽松。若非年轻球员的廉价合同拉低平均值,薪资泡沫会更加明显。拿着联盟前列的预算,球队管理层和教练组理应追求更好成绩。对于主帅邱彪和队员们来说,唯有打出符合身价的表现,才不辜负俱乐部的重金投入。
发布于:天津市悦来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